close

  城市治安物聯網是利用高科技的傳感技術和數據處理技術實現城市治安管控,是構建動態化、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載體之一。借助物聯網治安防控體系,可以實現以卡管人、以卡管車、以卡管房三大目標,破解人難管、車難控、案難破的難題
  □本報記者陳東升
  □本報見習記者王春
  □本報通訊員潘林昶
  最近,細心的浙江省溫州市市民會發現,派出所轄區民警都在忙著為出租房屋的“包租婆”“包租公”做門。有人會好奇地問:“警察這是怎麼了,不去抓賊,給別人做門又是要鬧哪樣?”
  原來,今年年初,溫州警方推出一項新舉措:給全市範圍內的出租房安裝智能門禁系統,為流動人口發放“e居卡”,同時給電動車做防盜備案登記。
  溫州市委常委、公安局局長黃寶坤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說,對流動人口、出租房、電動車的服務管理是當前最為薄弱的基礎工作,借助全新的物聯網治安防控體系,實現以卡管人、以卡管車、以卡管房三大目標,可以破解人難管、車難控、案難破的難題,打造平安溫州。
  溫州治安防控正邁向物聯網時代,截至目前,溫州共制發“e居卡”207萬餘張,其中新登記流動人口發卡率約90%;建設“e居站”89個;全市20人以上群租房已安裝智能門禁系統4383戶,安裝門禁系統企業1178家。據瞭解,像溫州這樣在市級層面推廣物聯網技術應用於治安防控,在全國尚屬首例。
  不用再擔心小偷上門
  溫州每年的侵財案件發案量大,這些案件雖然只是盜搶電動車一類的小案子,但破案追贓頗費周折,且極易影響群眾對轄區的安全感滿意度評價。
  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在信息化、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城市治安物聯網作為一項新興的技術,成為溫州今年力推的新舉措。
  溫州市公安局基層基礎支隊副支隊長溫劍鋒向《法制日報》記者介紹,城市治安物聯網是利用高科技的傳感技術和數據處理技術實現城市治安管控,是構建動態化、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載體之一,也是公安科技警務工作的制高點,可以提升打防犯罪、社會治理和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
  在溫州市鹿城區繡山街道旺增新村3幢,《法制日報》記者看到,一戶出租房窗前掛著一塊藍色廣告牌,打著“精品公寓”字樣,上面寫著“24小時監控、防盜門、電子門多重保障,房東竭誠為租戶提供滿意的服務……”不過,廣告牌右下角的聯繫電話已被紙條封住。
  今年71歲的趙學娒是這幢“精品公寓”的主人,對外出租房屋已有6年,可以算是一名正兒八經的“包租公”。他對記者解釋說:“房屋全租出去了,但打電話來咨詢的租客絡繹不絕,所以就用紙把電話號碼給糊上,等有房子空出來再撕掉。”
  說話間,正巧趕上租戶小梅從外面回來,只見她掏出一張藍色的火柴盒大小卡片,往門禁系統刷卡區輕輕一碰,大門“哐當”一聲打開了。
  “自從裝了智能門禁系統,租戶人人都有這樣一張‘e居卡’,進門要先刷卡,小偷再也進不來了。”老趙說,過去,租戶的筆記本電腦經常被偷,一度成了他的心病。現在租房租得舒心,夜晚睡得踏實,更讓他高興的是,房屋入住率達到100%,租金收入還翻了一番。
  “滅火器5個、防毒面具15個、逃生繩1根……”在老趙的出租樓內,這些房屋安全設施配置數據通通上牆,租戶一目瞭然。
  “裝一扇門,等於給出租房的安全級別打了一次分。”繡山派出所副所長董祥筆說,門禁系統建設與出租房安全實行綜合整治捆綁推進,對符合安裝門禁系統條件但又存在消防等安全隱患的出租房,派出所會聯合街道進行重點整治,確保該出租房安全級別達標。
  記者採訪時,28歲的大學生小餘正與“包租婆”簽合同,他準備和同學一起創業,要在附近租房子。他對記者說:“租房最看重的是安全,我們剛看了房間,對周圍環境也挺滿意,決定馬上簽約。”
  網格員陳國已在一旁記錄小餘的身份信息,只要身份信息傳回派出所,就可以給小餘辦理“e居卡”了。
  記者瞭解到,出租房門禁系統覆蓋群租式、聯片式、散戶式、封閉式住宅小區等幾類出租房,列入覆蓋範圍的出租房要安裝出租房防盜門、防盜窗等物防設施,升級超B級鎖芯,安裝房屋外牆燃氣管、排水管等管道防攀爬措施,或者在合適的路口等處設立崗亭卡口等。同時,在出租房主要出入口、樓道安裝視頻監控,將其接入公安視頻監控網絡平臺,“包租婆”“包租公”再不用擔心小偷上門了。
  學校家長吃了定心丸
  作為門禁系統的配套設施——流動人口“e居卡”,是一張專為流動人口制發的無線感應式IC卡,具有流動人口居住證或臨時居住證的配套身份識別器作用,便於對轄區內實有流動人口進行服務與管理。
  在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沙城街道七一村村委會大樓後面,是濱海民工子弟學校。學生上學、放學,只要持“e居卡”刷卡進出,學生家長的手機就會自動收到孩子上學、放學的信息。
  此外,學生家長持務工單位的“e居卡”經學校授權登記後,可以刷卡進入校園接送子女,確保了校園安全。
  據瞭解,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轄區內有新居民子女就讀學校14所,農民工子弟人數約1萬人。目前,已有8家中小學和13家幼兒園啟動運行這項服務。
  濱海民工子弟學校校長周蘭訓告訴《法制日報》記者,學校從今年3月啟動這項服務,學生“e居卡”除了註有學生信息,還詳細備註了學生家庭成員信息,極大地方便了學校和家長的互動,給彼此吃了一顆定心丸。
  前不久,16歲的安徽少年小周因瑣事心情煩躁,獨自跑到甌海區澤雅鎮的石根山公園內,拿著破碎的玻璃瓶在自己左手手腕上狠狠划了一道口子,意欲割腕自殺。幸好轄區派出所民警及時趕到,將他送至醫院救治。小周醒來後,無論民警怎麼跟他交談,他就是不開口。
  就在這個過程中,民警發現小周腰間的鑰匙扣上掛著一張“e居卡”,有了這張卡,小周的基本信息很快就查了出來。根據卡裡的信息,民警在甌海一家鞋廠找到小周的父母,將其送回家。
  電動車裝上防盜身份證
  陳志雲在溫州大道雙車路上開了一家電動車店,門口擺放著一排嶄新的電動車。作為溫州市公安局龍灣分局首批試點電動車登記備案單位,陳志雲的店里已有30輛電動車安上了備案登記防盜牌。
  “登記一下,車子就不怕被偷了,客戶的積極性都很高。”陳志雲掏出手機演示起來,“只要登錄溫州市公安局以卡管車系統,手指點一下,就可輕鬆將車主信息錄入,上傳到公安機關的系統庫里。”
  電動車登記備案後,將獲得一個由公安機關編製的代表車輛和車主信息的登記備案號,電動車從此就有了一個防盜“身份證”,一旦電動車被盜,公安機關在破案後可以根據登記備案信息將車輛發還車主。
  蒲州派出所警長廖孫敏告訴記者,在電動車上加裝智能防盜追蹤終端後,可以利用GPS衛星定位技術,通過移動數據傳輸功能,將電動車終端信息與車主手機捆綁在一起,遇到他人觸摸車輛、車輛未開鎖被人移出設定區域、設備被人摘除或被強行破壞等情形時,車主可及時收到報警短信。
  在溫州市公安局官方微信平臺“平安溫州”上,溫州警方同步推出了電動車備案和查詢服務,市民只需登錄官方微信,選擇電動車預登記操作地址,根據提示輸入並提交相關電動車預登記備案信息,並上傳電動車圖片信息,預登記成功後將獲得用戶預備登記編號。
  如果電動車不幸丟失,用戶還可以按照界面要求輸入車輛所有人姓名、身份證號、車輛防盜備案號,後臺會對數據進行檢索並告知查詢結果以及車輛狀態信息。電動車被追回後,用戶可攜帶相應證明到公安機關認領。
  據介紹,從今年6月開始,溫州警方將在全市範圍內開展電動車集中登記備案,實現“一車一號”,並加大路面車輛巡查力度,沒有備案登記的車輛將作為盤查重點。通過以上措施,可以從源頭上對被盜車輛的銷贓和路面轉運進行管控,使電動車的追贓不再成為“難案”。
  (原標題:記者零距離感受溫州城市治安物聯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o65qolux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